资讯 > 正文

紫光云产业数字引擎要做啥?“云”上产城融合

2021-05-08

31.3万亿元,这是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 GDP 比重为 34.8%。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

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深度重构产业。当数字与传统产业快速融合,产业升级的路径变得清晰。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现在已经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紫光集团副总裁、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表示,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引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打造产业数字引擎

发展产业互联网,云是基础。

11月29日,吴健在“产业·城市 擎领未来”的IMPACT2019紫光云峰会上表示,紫光云正在打造“产业数字引擎”。

什么是产业数字引擎?

产业数字引擎,就是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产业数字化发动机。”吴健进一步解释,助力产业跃迁、发展智能城市、成就数字经济,这是产业数字引擎的三个目标。

产业数字引擎,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为就是将产业全面接入互联网,在技术的支持下来完成产业的改造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的改变也会带动城市向着智能化发展,最终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中国的产业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就要尽快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经济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破局之道,而这一切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吴健认为,产业数字引擎有三个“硬件”条件:第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核,产业数字引擎要与产业融合,走到产业中去,还需要发挥数字孪生的桥梁作用,从而真正推动变革的发生;第二,要有全域云服务的云服务商,公有云、私有云、专享云、混合云都可以覆盖;第三,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云生态,让云上的企业和伙伴获得更大价值。

“紫光云提供 ‘云大物智移’ 等信息基础设施,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提升中台服务(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的能力、资源数字化的能力,打造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服务底座。”吴健说。

从行业来看,紫光云主要聚焦于工业、建筑、芯片等泛制造行业,同步发展农业、金融、水务等行业,以“平台+创新+运营”的云服务新模式,为工业互联网、现代建筑、IC设计赋能提速。在工业方面,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数字引擎;在建筑方面,助力建筑产业在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化升级转型;在芯片设计方面,紫光云布局EDA上云,利用云端庞大的运算能力,有效解决仿真耗时的问题和知识共享的问题。在水务行业,探索、创新城市“水务大脑”建设,实现水环境的实时长效管控。

“紫光云工业数字引擎还通过这三大维度构建可以涵盖到企业运行各个环节的数字孪生体。通过线上做仿真模拟,降低产线调试、规划、建设、生产、运维的周期及成本。通过这样的模式,紫光云工业数字引擎为客户在降本增效上带来了显著提升。”吴健表示,紫光云不仅仅提供行业的解决方案和底层,还有包括产业孵化、基金、人才、营销、服务、规划、云图、协同创新等全方位的服务。

 

加快布局产城融合

数据不仅改变了产业发展路径,也促使城市的运作和管理机制改变。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得到国内的认可,并引发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自2012年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 其中,2012-2014年的政策以政府长期规划、建设 方案、指导意见、项目管理方法等为主,而2015-2018年的政策逐渐关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具体细分场景,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时空、智慧政务等。

 在数字经济占比方面,2018年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广东、天津、浙江、江苏、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福建、山东、湖北、重庆、辽宁、四川数字经济占比超过30%,其余省市占比超20%。 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共358个,约50%的城市云市场已被云服务商以PPP、共建或者独家的模式进行合作,集约化的超大单建设模式将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主流。

“地方政府需要的是数字产城协同发展,大平台从顶层设计切入,小厂商从垂直场景切入。”吴健说。 

紫光云在全部布局的脚步也在加快。 

2017年10月,连云港市政府与紫光云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两年来,紫光云持续助力连云港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并以连云港市重点产业为核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助推企业上云和智能化改造。 

2018年9月,紫光南方云技术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已经成为重庆智慧园区、重庆工业互联网联盟成员,承担了多个智慧政务和智慧城市云平台的项目建设与产业互联网合作,帮助重庆加快实现优政、兴业和惠民的目标,带动城市升级,促进产城发展相互促进。

2018年底,智慧滨海项目启动,今年10月一期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并交付,涵盖了政务、经济、城市及民生四大板块,共推出20多项具体应用,其中政务服务平台、危化品全域监管平台等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依托,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与地方政府共建产业数字引擎的过程中,紫光云在实体落地、运营落地、数据落地、生态落地、投资落地、人才落地六个方面做投入。

 吴健表示,实体落地是指本地经营,注册独资子公司,条件成熟者可优先牵引“芯片”产业等紫光系资源落地;而在投资方面,紫光云负责投入云计算、大数据全部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包括云计算承载业务(云计算服务平台)。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善政、兴业、惠民是三大核心问题。吴健坦言,这些问题要持续关注,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可持续性运营平台,并不是只卖产品,要从产业入手,坚持产业思维。 

“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有人才问题、资金问题、创新问题。”吴健说。

 

耐得住才是蓝海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 万亿元,增长 20.9%,占 GDP 比重为34.8%。数字产业化结构优化;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 6.4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7.1%;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 1.91 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 同比增长 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数字经济为何后来居上?政策鼓励、人力资本、风投助力是三大动力。首先,对数字经济的重视与日俱增,“十三五”规划明确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其次,人力资本持续积累,工程师红利显现,目前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理工科研究生25万人,占比稳定在45%左右,2016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人均工资12.25万元,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一,持续的高投入、高回报形成正向反馈。第三,融资结构使数字经济更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私募股权和创投成为公司上市前主要融资来源。互联网行业获得的PEVC融资额一路飙升,而数字经济也成为主要投向之一。

但是,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往往会高估本地的新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按照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新经济短期回报有高于实际的预期。

与传统行业相比,新经济发展需要更长的沉淀期,一旦突破,利用数据和技术优势可以实现对从原材料生产到金融服务的全生态整合,实现爆发增长。

“在较长时间内回报率低,这个阶段需要坚持,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的这一特征。”吴健表示。

紫光云产业数字引擎,核心方向是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集、公共服务、城市管理” ,核心体系则是“平台+创新+运营”。 在吴健看来,创新要符合实际情况,新经济在关键成长期会快速爆发式增长,这个阶段需要控制无效创新,并持续加大有效投入,确保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5G的应用,数字孪生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紫光云要做什么?

“产业数字引擎的核心不是技术,不是产品,而是服务。随着数据不断丰富和建模能力的完善,紫光云可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吴健说。

 吴健强调,要以数据和应用来驱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建一个信息化系统,买服务器,买交换机,建一个网站就算建成智慧城市了,智慧城市不是这个概念。 

吴健表示:“中国正处在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产业的跃迁,数字经济的发展,伴生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浪潮,紫光云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支撑,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不是建设出来的,而是运营出来的。” 吴健说。 

紫光云与连云港市一起探索经营模式创新就是一个典型的合作案例,双方共同搭建资源、协同运营。吴健指出,未来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紫光云将与更多生态伙伴进行紧密合作,提供一揽子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云智’融合是必须的。云是底盘,没有云,数字化和智能化很难实现。这已经是业界共识。”吴健表示,“‘大脑’也好,‘引擎’也罢,最关键的是能否用这样一个平台切实解决问题,同时能持续运营平台,而不是单纯地售卖产品。”